或許現在的你,正面臨我當年的狀況——痛苦、得不到支持,並附帶旁人(及自己)的譴責。但我要你知道,情況不會因為你的一個努力不懈而來的解決方案而立刻變好,你的孩子不會今天厭食明天就狂吃,吃到你滿意為止,不會,就是不會。反之,情況只會以非常緩慢,慢得近乎沒有的速度在改善,或有時翻來覆去,時好時壞,讓你時喜時悲。
但就像所有的教育問題一樣,有時不是問題被解決了,而是你解決了自己——你最終學懂了調整自己去面對相同的問題。以下是我和我的厭食孩子的故事,或許和你的有點相似,但我相信,最相似的並不是情節,而是我們都同樣擁有急於求好卻被連連挫敗引發的負面情緒,和作為母親,為著孩子而積極變好的精神。
和嬰孩戰鬥,你注定慘敗
我的兒子由5個月開始加固,一直都吃得很差。到今天4歲半了,他的吃量大概是同齡的一半。當時的我不知道,他根本就是一個厭食孩童。如果我早點認命,我或許會過得好一點,但就沒有以下的精彩故事。
當時的兒子除了吃奶,他幾乎討厭所有食物。我知道,大家會在這個時候跑出來說,那有試過____方法嗎?說實的,當時的我,真的不怕試,只怕沒有方法。誰人跑過來跟我說,甚麼方法很好,誰誰誰試過也行,我都樂意去試。
首先是由我餵吃糊類、粥類的東西,不行;好吧,那試試不同水果甜度高的東西,不行;好吧,那試煮法,我特意買了一支慢煮機,把那些食材煮得很鮮嫩,不行;然後,再試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擺盤、不同器皿……(下刪100種方法)都不行。也試過從中醫角度為他調理腸胃,想從食療入手,但他卻不放進口。
當時的我,深感這是一場戰爭,而我注定慘敗,卻必需繼續參戰。旁人以為我好有心機去煮東煮西,天啊,不煮的話,難道我只餵奶嗎?
甚麼嬰孩食譜、網上私人分享「輕鬆加固」食譜、甚麼健康甜點、健脾開胃湯水……翻來覆去多番嘗試,也沒有讓兒子吃多過兩口。反倒在旁等待的狗狗吃了很多。
當別人都在說你做得不好,而你也這樣認為
當時的我好挫敗,明明別家的孩子輕易就吃得很好,怎麼我試了千百種方法,還是沒法令孩子多吃一點。每天一到用餐時間,就感到好大壓力。因為每一次,我都要迎接努力嘗試過後的失望。
然後,長輩好喜歡拿孩子來比拼,誰吃得多,誰長得胖,你的孩子吃得不夠,所以才會這麼瘦。一句:「你的小孩好瘦喔,你到底有沒有給他吃東西?」是對母親的侮辱。
對喔,給你發現了我在虐兒。(還是我被虐?)
雖然我會回擊那些毫無貢獻只懂批評的人,但有些話,當時的我還沒有能力去過濾。不愛吃,是孩子的本性,而我卻深深覺得這就是我的問題。
雖然內心存有「是小孩不吃」這個念頭,但我心底裡還是覺得,我不夠努力。天下間一定有一個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只是我還沒找到。
責任,還是在我手。
一個問題未必真是一個「問題」
直到某一天,我看到一本書。書中有一個概念,由當時一直正面影響我至今天:「孩子決定他吃幾多,不是由你決定,請相信他們與生俱來的直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要吃多少。你的唯一的責任,就是為他準備健康又多元的食物,然後放手讓他自行選擇吃多少。」
這幾句話,拯救了一直在尋找「治療方法」的我,也讓我從這事件中,停止自責。
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方案,因為那是一個問題;那如果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呢?
如果那只是一個狀況呢?一個與別人不同的狀況呢?
例如,我不會因為孩子還未懂玩Scooter而急切要他苦練Scooter,因為我知道,那是他的個性使然。
同樣,我不會因為他有一些東西沒有與大眾同步,而覺得那就是一個「問題」,那都只是他的與別不同。
孩子的愉悅感不來自食物,那我為何要強逼他一定要愛上食物?
他有吃到生存所需的份量,沒有因為糧食不足而死去,而我為何又要強制他吃夠我心目中的份量?
每個人都是與別不同,那不可以也包括胃口嗎?
有些想法帶來壓力
當時沒有厭食孩童關注組(現在有嗎?),卻有好多加固群組,有些媽媽喜歡分享加固理想孩子進食的影片,如果你也是一個厭食孩童的媽媽,我慎重勸籲你,停止觀看這類影片,因為這只會為你更添壓力,而你的壓力必然會影響你和孩子的互動上。例如,你會在下一頓飯,添加多一些食物,並幻想厭食孩童會吃光。
網絡世界的虛妄,稍一不為意,就會為自己添加情緒負擔。你看到好多人的孩子都吃那麼多,你的就是沒有;你看健康院的小冊子說加固的8個月嬰孩大多能吃半碗飯,你的就是沒有;你看人家在吃BLW很好,你的孩子卻把食物當狗糧拿去餵狗。
事情總是中性,只有我們的想法讓我們不快。如果我們可以給自己多一點轉念,看見事情的另一面,育兒會不會輕鬆一點?
「很多人的孩子都吃那麼多」換成「有些人的孩子就是吃那麼少」
「8個月嬰孩大多能吃半碗飯 」換成「8個月嬰孩有些吃不到半碗飯 」
「孩子把食物當狗糧拿去餵狗」換成「他不吃的食物還是有下到胃(狗的)」
當然,這都是我事後孔明。當時的我,或許和你現在一樣,苦惱非常。
但正因為我經歷過以上的難過,我希望你可以早點想開。
想想,那一個每天看似不妥任何你用心煮來的食物的孩童,他的腦袋到底在想甚麼?
是「我就是要整你,就是要看你憤怒挫敗傷心。」?
還是「其實我早已在放膽嘗試那些不太喜歡的食物,我只需要多一點時間。」?
其實你怎樣想,你都有選擇權。
後記 -關懷更勝建議
我一直都想書寫這件加固事件,卻又怕自揭瘡疤,招來更多不必要的「建議」,如「其實你還可以嘗試、處理的地方是……」,說實的,我真的不需要任何更多的「建議」,因為建議就好像代表我還未夠努力去找到合適的方案,我還是要再努力點,但我卻早已在努力到不行的路上筋疲力盡,我需要的,或許是對仍在不斷努力的我,說一聲,「試了那麼多方法,你一定累透了。」(說到這裡我竟然眼濕濕……)
所以,在3年多後的今天,我才覺得時機成熟去寫這篇文章,因為我不用再面對加固這事所帶來的壓力。對啊,我的兒子現在還是吃得很少(在一般人的標準下),但我覺得他在他的情況裡,已算吃得很多了!此事當中有好多感受早已丟淡,畢竟往後的育兒困難重重疊加,現在回頭看,這樣的加固事兒只是母職萬千困難中的序幕,但我相信現在仍有很多媽媽在面對同一個困難,感覺定必真實,你沒有小題大造,你不是過度緊張,你只是不知道,如果你不再努力,事情會不會變好。
讓我再一次告訴你,會好的。
我知道你定必會盡力。
但盡力過後,就要放過自己喔。
注:此文所寫的「厭食」所指的是一般健康嬰孩在加固過程中討厭大部份食物,並且食量很少,並不代表需要醫療介入的兒童厭食症,及由腸胃疾病引致的厭食病徵。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