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遊戲心態 ,讓我們在學習、解難、創意各方面有更明顯的傑出表現;相反,如果不讓孩子玩樂,即是干擾孩子天生的學習引擎。遊戲那麼重要,所以父母都會主動或是安排一些活動給孩子,讓他有機會去玩去遊戲。但要是問你,你是想孩子去玩多一點,還是去學習多一點?你內心可能會答,其實都是為了學習,才有那遊戲呀,因為學習才是最終目的,遊戲怎會是目的呢? 你是這樣想的吧?其實一般的家長都會是這樣想,你並不孤單。這篇文章,我會參考《 會玩才會學 》這本暢銷教養書,和你一同了解,甚麼才是遊戲的真正的定義,讓你有能力去分辨,甚麼是對孩子有深刻影響的遊戲,甚麼不是,釋放遊戲的強大教育力。
第一點:遊戲和積極性和精神狀態有關,非遊戲活動本身。
驟耳聽「遊戲」,你可能會以為是玩家家酒或桌上遊戲,又或是一群孩子在玩耍,你這樣想並不是錯,但定義遊戲的第一點,應是從參與的人的積極性和精神狀態有關,而不是活動本身。
舉個例子,兩個孩子都在玩跳飛機遊戲,一個是經過公園看到地上的圖案而自發去玩的,另一個是因為媽媽要求被叫去跳兩下的,對前者的孩子,這是遊戲,對後者的孩子,這是「扮遊戲」的工作。
第二點:遊戲不一定是休閒或不正經
很多人會以為遊戲必定是休閒、不是正經事,事實並不是這樣。遊戲心態(遊戲時的心理狀態),會因為其他動機和態度而改變比例,這收態在成人身上很常見。
以我為例,有一段時間的我在剪緝影片時,都是以遊戲心態來執行,因為那時不用對誰責任,影片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來剪緝,對我來說好像在玩遊戲,後來的一些影片就要提交給客戶,責任感大了,重視成果,我剪緝時的遊戲心態就沒那麼高了。
你可以在一件認真的公事裡,擁有高度的遊戲心態;在一個遊戲當中,你也可以因深感壓力而缺乏遊戲心態。
所以去定義遊戲的第二個原則是,這是關乎態度,而非事情的重要性。
不過,對孩子來說,他們的確會比確多純粹的遊戲,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責任、期望和自我批判嘛。
除了以上兩大原則,真正的遊戲,還會以下5種特性的聚合,在和孩子遊戲的過程當中,你也可以時刻留意,有沒有出現這些特性。
第三點:由5種特性聚合而成
特性一:自我導向、自願性,自我選擇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會覺得「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這是說,沒有勉強的配合,整個過程中的每一位參質者的參與都出自個人意願,而笑聲卻不一定是指標。
而最大的自由,就是不玩的自由。
這裡值得家長留意的就是,很多時候,成人在和孩子玩,要留心給予孩子主導而非自己主導,原因是成人在孩子眼中都是權威的,而容易愛成人建立的遊戲規則影響,被逼玩,在這情況下,就已不是遊戲了。
特性二:遊戲動機來自過程,非目標。
相信你必定聽過「重視過程非結果」,我認為這句話幾乎是遊戲的正解。
在遊戲中的人,會繼續玩遊戲,必定是因為過程有趣,而非最終的結果。
例如,孩子玩泥膠,對孩子來說,樂趣是來自可以任意創作,用藍色做香蕉、用紅色做奇異果,這個時候成人可能會想去更正孩子,以求達到成品的正確性,但對孩子來說,這其實都不重要,因為結果是如何,並不影響過程的趣味。
這裡提供一個來自《會玩才會學》中的實驗給你參考:有三組孩子被安排去畫畫,第一組研究會員先告訴孩子,畫畫後可以獲得一個貼紙,第二組是在孩子畫畫後才給貼紙仍為驚喜,第三組則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有獎勵下畫畫。
結果顯示,期待獲獎的表現比另外兩組差很多。
這個實驗看到,畫畫對期待獲獎的孩子來說,不再是一個遊戲,而是一個為了獲獎的工具,所以他們只為投入認為「足夠」令他們獲獎的時間。
過度把注意力放在獎勵和結果上,可能會毀掉遊戲。
特性三:隨心所欲定規則
遊戲的規則就是遊戲如何玩,真正的遊戲的參加者都可以隨心所欲定立規則,因為必須要所有人都是自願嘛;同時孩子亦要學習遵守規則,因為這樣才能令遊戲繼續。
所以你會看到很有趣的一點,規則的存在讓孩子行使自由,同時亦令他們學習社會的規範。
這裡,想同你分享一句來自書的句子:
兒童強烈想要遊戲的慾望,會成為學習自我控制的激勵力量。兒童忍受和規則成反比的衝動和誘惑,是為了追求在遊戲中更大的樂趣。
就只是說遊戲的規則這事,已經讓孩子學習很多。
特性四:遊戲富含想像力
在遊戲當中,我們亦會常常看到想像力發生,尤其是社會戲劇遊戲,那些公主王子、消防員、警察不同的角色扮演,其實都可以看到,這是孩子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元素去滿足遊戲世界裡所需要的概念,透過想像力去掌管虛構世界,從而學習管理現實世界,不再只是被動回應。
在他們的虛構世界裡,所有事情都被他們管控,這都可以讓孩子,既消化現實世界的種種規條,同時給予他們空間調節情緒。
家長或許會擔心孩子會否太沉醉虛構的世界,急於要把孩子從虛構的世界中拉出來,其實這種擔心都是多餘的,一來是人類理智固有天性可以分辨,二來是想像力是孩子的一種精神教贖。
特性五:遊戲時警醒又心情輕鬆
因為需要知道自己在遊戲中做甚麼,如何玩,會讓孩子保持警覺,同時不用怕結果,所以遊戲中的人都會心情輕鬆。的確是一個很難得的狀態。
遊戲就只為遊戲,容許無聊才能獲得最大的勝利。
完成《會玩才會學》此書,讓我更感受到原來有些美好的事物,早已安排好,就看你如何去好好發現及運用,你甚至乎不需要花費很多,你就能得到,就如「想孩子好好學習」這個父母永恆關注的課題,這本書《會玩才會學》告訴你:不用想太多,讓孩子去玩是了!
最簡單的,原來也是最不容易。希望你和我都能共勉,容許無聊才能獲得最大的勝利。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