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玩才會學 :不用教,孩子自會學?孩子自備的學習引擊,你又了解嗎?

by | 9 月 1, 2022 | 學習教養

我們總會驚歎孩子的學習能力,不用教就自會學,總能把事情學得好好,作為成人,我們總是相形見拙。其實作為人類,與生俱來都自備一個強大的學習引擎,原本這運作得很順暢,可是因為很多後天的人為干擾,愈走愈不順,有些甚至早已壞掉。這篇文章,我會參考自《 會玩才會學 》這本教養暢銷書,談談人類的這個先天學習引擎到底是甚麼,內裡又有甚麼部件組成?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怎樣去保養孩子的學習學習引擎,讓它好好的,一直保護孩子的學習。


好奇心:探索和了解驅動力

這個學習引擎,由三個部件組成。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好奇心。

你有沒有發現,你是不能控制你的好奇心的;你可以控制由好奇心引發的行為,但你是不能控制你對一些新奇、未知事情的好奇。

你和你孩子一樣,你都有一顆好奇的心。

那好奇心,要來做甚麼?

我相信,你也大概知道吧?當你好奇時,你會想去了解、探知更多,就像你半夜第一次聽到鄰居兩夫婦在吵架,就算你不動身,但你的心也會控制不了去細聽他們到底吵甚麼。

不論你有沒有認知,人類的好奇心總是油然而生,不能控制,這就是本能。

孩子就是被這顆尚未被磨蝕的好奇心,驅動他們去探索。

會玩才會學》的實驗:「按鈕實驗 」

有一個箱子,上有兩個按鈕,分別是 A 和 B ,研究人員為第一批孩子示範兩個 A 和 B 的按鈕分別會走出甚麼玩具;即按下 A 後,再按 B ,那你就會知道兩個按鈕分別是代表甚麼玩具。

然後,研究人員再為第二批孩子示範,但這次研究人員在同一時間按下 A 和 B 按鈕,所以孩子不會知道,特定的玩具是因按了哪個鈕而來。

這個實驗的結果顯示,第一批孩子,看過示範後,就對這個盒子沒有了興趣;而第二批孩子呢,就會對這個盒子感興趣。

這是由於,有「未知」的存在。第二批孩子因為不知道哪一個特定按鈕會跑出哪個玩具,他們仍保留了好奇心,所以他們仍想去探知。

人類因為未知,激發好奇,進而前往探索。

玩樂力:練習和創造的驅動力

當好奇心驅使孩子去探索後,下一步,有另一個部件來推動孩子的學習,那就是「玩樂力」。

「玩樂力」就是我們常說到「玩耍」、「孩子的自主遊戲」。這裡指的「玩耍」、「遊戲」,是指沒有大人指導和介入、孩子100% 自發的遊戲。

對孩子來說,玩樂並不是一個優閒活動,不是用來殺無聊的。玩樂對孩子來說,是在「練習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根據《會玩才會學》所說,愈聰明物種的幼崽,就愈需多玩樂,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更為複雜,所以猴子、狗、貓的寶寶,會玩一些未來生活會出現的活動的模仿遊戲。狗會咬東西、會追趕、貓會玩捕足、彈跳;鯨魚、海豚這些海中的哺乳類,也會在海中進行很多遊戲。玩樂就是驅動他們練習和精通生活技能。

會玩才會學》引述德國哲學家兼自然學家卡爾.古魯斯 (Karl Groos) 所說: 「不能說年輕動物玩樂是因為他們年輕愛玩,反而應該說在年輕時玩樂是為了填補他們先天上的不足,以應付未來生活上的挑戰。」

所以,你會看到孩子,會在自行的遊戲中玩「煮飯仔」、「公主王子」、「警察壞人」這些社會戲劇遊戲,也會看過他們在公園或是自家,只要環境條件許可,做出一些會令媽媽心跳加速的遊戲,例如從高處跳躍、爬高、打架、用自創方式玩遊樂設施等等,這些活動其實都是孩子在透過自身虛構的遊戲世界,去練習和消化現實世界的規矩,幫助他們調節情緒,或是鍛練自己的體能。

看過此書後,我的眼光頓時變得不再一樣,孩子的每一個玩樂,如果都是出自本能的選擇,那每一個玩樂都有其教育價值。

你或許不是研究遊戲和兒童發展關係的專家,在孩子在玩一些你也一頭霧水的遊戲時,你未必能夠說出孩子所玩的遊戲背後的意義,正因如此,我想請你相信,孩子的自主玩樂背後,其實都是進化而來的智慧表現,你能夠做到的最好的安排,就是不要干擾孩子。

而且,我想引述多一個來自《會玩才會學》此書的一個論點去讓你相信,愈少的干預,愈大的學習自由:

兒童不但會被驅使玩在成人世界中最重要且最有價值的技巧,更常會玩他們文化中最先進的技能。因此,兒童學習新科技的速度比家長還快。兒童出於直覺會學習對未來有用的重要技巧,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技巧,或許會跟家長的年代有所不同。從科技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然後努力學習。

會玩才會學

兒童會傾向玩耍在他們的文化中最有價值的玩樂,所以,今天的你不了解孩子在做甚麼?那請你先容許,後了解,才決定要不要干預吧。

社交力:分享知識的驅動力

好奇心驅動探索、玩樂力促使練習、那最後一個部件是甚麼呢? 那就是「社交力」了。

我相信你一見識過,孩子和朋輩在一起時和單獨時的狀態的不同,好像我的孩子,在群體中總會被同輩的所有活動吸引,對於事物的接受程度也高較高、膽子會更大。

會玩才會學》所說,這正正是因為人類的生物適應性,令我們自然又自動地向他人學習,而語言能力,就令我們可以快速傳播我們所學懂的事情,同時一邊建構建我們的認知系統,也就是分享知識。

書中有一個實驗結果就說明了,兩個孩子會比一個孩子更快解決難題;而人類學家也發現,人類天生就有一個「凝視跟隨」的本能,意指寶寶會看著照顧者所看著的地方,藉以學習語言。

作為現代的媽媽,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被社會氣氛影響,希望孩子的「學習引擊」能夠走得快點,學得多點,這篇文章希望能讓你了解,天性原來是不能催逼的——順勢而行,你反倒獲得更多。你要努力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些觀察,跟隨孩子的成長步伐,在適當的時候引入。因為最好的教養,從來都是最適合的教養。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及行動手冊下載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手冊|限時下載!

一份5頁的指導及行動手冊,助你一步步規劃好一週要事,做好時間管理。

你已成功登記獲取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指導及行動手冊,請留意電郵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