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手冊:培養 幼兒閱讀 的3個心態轉換—這樣想你才能看見成果。

by | 9 月 23, 2022 | 學習教養

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從來都不容易,更何況這是一個經年才看到結果的事,當中除了方法和堅持,我發現最重要的還是心態的準備。這篇文篇,我會參考培養 幼兒閱讀 的經典書目《朗讀手冊》當中所提倡的心態,對照我個人的一些實作經驗,和你分享,有哪3個心態是你在培養幼兒閱讀時必須俱備的,因為說實話,有這些心態,你才有可能看見成果的出現。

這本書說甚麼?

雖然這樣說有點誇張,但這本書可說是任何一個有志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聖經。《朗讀手冊》 ( The Read-Aloud Handbook ) ,初次出版的年份是 1979年(真的比你和我還要年老很多!)至今已有43年歷史,多年來一直深受家長喜愛,全球暢銷百萬冊。培養幼兒閱讀習慣,似乎是很多對教養稍有意識的父母的必備任務,初心大家固然都有,可是成果並不一定相同。

在今天幼兒閱讀培養文化盛行的年代,我們很難想像作者吉姆.崔利斯 ( Jim Trelease) 當年推出此書時,卻是因為那個年代不多人知道從小培養幼兒閱讀的重要性、如何執行、又如何堅持;想當然耳,那時候社會福利政策也不多給資源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所以作者在此書出版後,便開始長達30年的閱讀推廣,演說過 300場閱讀講座,直至2008年才退休。作者活躍的地區為美加,書中亦有一部份內容涉及美國本地的教育政策或是國家文化所呈現出來的生活形態,但這絕不影響此經典書目所帶給現化媽媽的啟發,因為對的方法和心態,歷久不衰。

這本書共有8章,我個人認為頭 4 章的作用非常巨大。這包括:「為什麼要朗讀?」、「何時開始朗讀?」、「朗讀的階段」、「朗讀的祕訣與朗讀的禁忌」,這提供給有意培養幼兒閱讀的父母一些非常重要的基本知識;而且,此書是以「問答」形式為編排,你可以就著任何一個閱讀培養的問題去找答案,而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肯定你都會找到讓人滿意的答案。

朗讀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工具。

朗讀手冊

培養幼兒閱讀的3個心態轉換

如果你正在培養幼兒閱讀,你也可以對照自己是否已備有這3個心態,如果沒有,很好,你現在就可以轉換過來,因為這些心態是幫助你在這路上走得更順坦;而如果你早已有這些心態,更好,請 Keep Calm and Carry On,美好的果實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你不是在培養閱讀技能,你是在創造快樂體驗及回憶。

雖說我們是在培養一個習慣,但我們主要的工作,絕不是「訓練」孩子去習得一項技能,在培養幼兒閱讀的這件事上,最重要的心態就是「我們創造與書本有關的快樂體驗及回憶」。當「快樂」和「書本」連結起來,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指出,如果忽略以下定律,閱讀習慣就不能被塑造出來:

人類是好逸樂的。

「好逸樂」就是追求愉快的感覺,對於會帶給自己快樂的事,我們總是做完又做。對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的伴讀從來都是歡樂又滿足的,他對「書本」的連結便是「愉悅」,而就像書中所說,「愉悅就像膠水一樣,能黏著我們的注意力」。相反,如果孩子的伴讀或閱讀體驗,都與「不愉快」、「無趣」、「勉強」,甚至「考核」、「被逼」連結在一起,那他就自然就不會再對此事感覺熱衷。

如果一個孩子鮮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只有遭遇到「無趣」,那他自然反應將是退縮。

《朗讀手冊》

我們不是要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讓他們「想要」閱讀 。

果總是姍姍來遲,因你在創造複利效應。

培養幼兒閱讀至所以困難,在於理想地我們在孩子還未懂跟我語言交流前,我們就要開始這件事,然後又要一直在沒有回應的狀況下持續好一段日子(最少也要一年半載吧),而要看見你的孩子能自行拿起一本書來讀,最快也要算到三至四年的時光,一般五至六年也很平常。

如果我們抱著付出一分收獲一分的心態,我們正正會落入《原子習慣》裡所說的「失望之谷」--成果往往不如你期望地「及時」來到,你覺得,你持續投入卻看不見成果,所以你決定放棄,其實你只是正在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但如果你能夠堅持下去,持續伴讀,你在多年後獲得的,不是「付出一分收獲一分」的正比成果,你獲得的是複利效應而來的巨大成果。

成果總是姍姍來遲,這真是複利效應的表現。你可以看圖,當你的投入達至某一個位置,你的收獲就會急速上升。我相信這對投資習慣的家長並示陌生。

培養閱讀,所帶來的巨大成果會是甚麼?

在我個人經驗來說,孩子能夠自行閱讀、喜歡書本,都只是用心培養閱讀習慣必得的成果,真正因為這個習慣培養附帶的其他意想不到的效益是:

注意力容易集中

能主動探求知識,享受學習的自由

能夠長時間獨處自娛

我稱這為「教養的複利效應」,當你用心持續地去進行一些對孩子長遠有益的事,當中所帶來的益處除了有可見的,有更多是不可見、不能預計的。

你讀得越多,越能掌握;你讀得越好,你越喜歡,你就讀得更多。

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聰明。

《朗讀手冊》

我早前也利用《原子習慣》所提倡的習慣養成四部曲去解說我多年來在培養兒子閱讀方面的心得,下面文章說得很詳細了。

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最適當的人選。

有些人父母認為培養幼兒閱讀很花心力,又或覺得自己沒有掌握「閱讀技巧」、又或時間不夠、學歷不夠種種原因,會想把這項閱讀培養的工作外判,有需求自然有市場,但私人補習教不會比得上父母。這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來說,是最早與之建立情感互動的,這當中包括無可替代的親密和信任,而這對於創造孩子的愉快體驗是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更是因為:

  1. 閱讀培養愈早愈好,而你是最早接觸孩子的照顧者,愈早進行,你會愈輕鬆。到孩子大到可以和別人相處時,會不會就錯過了最關鍵的時間?
  2. 幼兒在很早期就會學習模仿,你在伴讀,孩子也會學習。書中所指,有一項研究顯示,孕婦在產前兩個半月開始讀書給胎兒聽,出生後,嬰兒聽到新的故事時,心跳會加速;聽到熟悉的故事時,心跳會減緩。也就是說,嬰兒在胚胎時期,就可以對某種特定的聲音感到熟悉,而且會將這些熟悉的語調和舒適與安全感聯想在一起。
  3. 據書內所指,美國地區當一個孩子從幼稚園畢業時,他們留在學校的時間共有700小時,而在家則有5萬2千小時。這個時間上的差異,就是讓你的創造複利效應。

你是在創造快樂體驗及回憶

作為父母,我們會對培養閱讀深感困難,很大程度是由於我們自身對於以往的閱讀經驗都不好。說實話,我也經歷過甚麼「閱讀獎勵計劃」、「閱讀報告」、「閱讀理解評測」的孩子,在就學時期,我對於閱讀的大部份回憶都和「交功課」有關,就如書中所說「負面連結」——這樣負面的事情,我們都只想迴避。

後來,我是因為找到自己喜愛閱讀的書,才改變想法。

我們的孩子,不需要(也沒有這個義務)去承接我們對於閱讀的「負面連結」, 他們都值得被引領去認識書本的大千世界。

放下目標和成效,利用書本去創造快樂體驗及回憶,你一定可以培養到孩子的閱讀習慣。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