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給自己這12個容許。

by | 12 月 24, 2021 | 自我成長

你用十個月去孕育一個新生命,也用了同樣時間為著這畢生的關係做好心理準備,你清楚知道,重重難關即將開始, 就像旁人所說,只有孩子出現,你才能真正受訓,但無論如何,你準備好奮戰到底。

初生嬰兒的母親,有時也真的和軍人有點相似——自我的人性需求降至最低點,目標是把任務完成(將新生命存活下來)。

新手媽媽好輕易就把自己勒得好緊,因為不知道尺在哪裡。作為過來人,我想讓你知道,你不需要逼得自己那麼緊,才算好媽媽。

以下和你分享12個提醒,希望能讓你在緊張的母職生活中,感覺輕省一點。

1。容許原諒

新手就即是代表會「犯錯」。對,對著一個初生嬰兒,我們最怕的就是犯錯,但比犯錯更可怕的是,我們犯錯後不懂原諒自己。我要你學習到,你絕對應是最先原諒自己的人,因為你愈責怪自己、背負重擔去過日子,不代表你在負責任,卻是恰恰相反。你的孩子及家庭,需要一個輕省的你去照顧他們。

原諒是一種體諒的表現,當你生活未必獲得很充足支援的時候,你更加要懂得體諒。

2。容許不似如期

第一次迎接新生命降臨,我們總是帶著無限幻想,有時候幻想會成了你的限制,局限了你能夠接受的可能性。就像我首次生產時,總以為寶寶生出來,就一定會被安排躺在媽媽胸前,而我一定會感動到流淚。而事實是,我經歷了一個多小時的第三產程,孩子最後還是需要透過手術才能順利出生,亦要立刻送去兒科病房,而我也只是關心事情是否完結(因為真的受夠苦了),怎知還有排出胎盤這最後一道「甜品」。

我的經歷是,過於執著「以為會發生的狀況」,會讓你忽略「當下真在發生的狀況」,而令你感覺慌忙,又做不到最及時的決定。

3。容許孩子有狀況

我們總是認為只要把孩子生理狀況顧好,孩子就理應一切安好,卻往往忘記,其實寶寶也是人,他們的感官也會接受環境中各類的刺激,有時候雖然看似無病無痛,卻一直在哭鬧,那也許是他在用唯一的語言來跟你溝通,而不是要跟你作對啊。

4。容許能力有限

生一個小孩,你會發覺你真的需要動用好多資源,不論是經濟、人力和心力,你永遠都會受制於當刻你所擁有能力。接受現實,集中看見你在能力範圍內可以辦到的事。

5。容許非天然有機

不是要你放棄你緊守的原則,但我想請你容許,有時候預留一點彈性給自己(或餐單),生活會容易過點,畢竟你要上心的事已經夠多了,有時吃了非天然有機的東西,就由他吃了,不必無限放大食物對身體的影響。

6。容許休息

我認識很多媽媽(包括早期的自己),很不把休息當作一回事。因為習慣了匆忙緊張的生活,有時候就算真的有閒暇,大腦也好像也停不下來,總要找點事來做,並誤以為這就是媽媽的常態。我曾經也是「疲憊媽媽」追隨者,總覺得疲勞是自然,直至身體因為休息不足而頻頻生病,才醒覺要改變想法才能改變結果。作為照顧者,我們給自己充足的休息時間是負責任的行為,這不單對維繫家庭幸福重要,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又是老掉牙的說法,你倒下了,沒有多一個你來替代呀。

7。容許情緒低落

孩子出生是快樂的,但照顧孩子這事卻是痛苦的,缺乏休息本來就對身體造成壓力,生活重心、身份認同、工作財政、人際關係等等,都會在孩子到來後來個翻天覆地的測量,你不能在一時間消化,就像所有其他媽媽一樣,實屬正常。成為母親,當中的千頭萬緒,請容許自己有時難過、有時提不起勁,有時心情煩躁、有時不知所謂,其實都OK,容許情緒到來,接受、慢慢消化,你才有能力走出來,反之一直壓抑,在孩子面前裝快樂,是無效也不可行的。

8。容許直覺

推崇科學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難以相信一些缺乏實際證據的事物,然而在此,我願意給母嬰之間一張權限無上的直覺通行證。我相信母嬰間的連繫強度足以讓很多母親在說不出所以時,早已感到孩子有何需求,作為母親,這種感應並不奇怪,所以有時候,你內心感覺到不對勁,那事情便可能真的不對勁。

9。容許經驗之談

作為現代媽媽,我們會讀書、會Google、會學習,所有的未知我們都可以自己找到答案,不像以往世代的婦女,總需要靠前人指點,才學到如何育兒,對比之下,我們相對會排斥老一輩的經驗之談。說實話,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她們說的育兒方法過時又不科學,但到自己經歷了不少碰撞後,才理解前人的分享,其實當中也蘊含不少生活智慧,畢竟她們也曾是一位新手媽媽,也像我們這樣跌跌碰碰走過來,有些生活巧思,真的可為你省不少力氣。

10。容許不依書

「第一個照書養,第二個當豬養」雖然第二個未必會當豬養,但第一個照書養是好多新手媽媽堅持又引以為傲的事,我好明白,因為我真的完全是這樣!而且我到今天還是有在不斷看書,但是你會發覺,你是沒辦法100%跟著書去做,因為孩子是人類,是一種光是大便就會有很多變化的物種(就算書寫了5種,你的孩子就是有辦法撒出第6種大便形態出來),要是你因跟不上書說的狀況而感到不知如何是好,那都是正常不過的,不要為此感到自責便是了。而且,你要有覺知,任何一本書也是文化的產品,即50年代的人看當時的書感覺好舒服,我們今天看,便覺得格格不入,沒有一套方法是絕對的,你永遠都需要因時制宜。

11。容許凡事有時

因為沒有經驗,對你來說,你不知道甚麼階段會發生甚麼事,但隨著孩子年紀漸長,你會發覺,孩子有好多事都急不來,那可能是孩子何時叫爸爸媽媽、何時成功BLW全餐、何時會行、何時會跑、何時會用Potty……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間表,這是真的,你愈看得多孩子,愈證實此事,所以順其自然,不比較,你的日子會容易過很多。

12. 容許me time (的時候不感內疚)

我也是近兩年才學懂在me time的時候不感內疚,這真的好難,所以我希望你早點練習!或者我不必多說,me time對媽媽來說有多重要,這不單至是一種身體的休息,更重要是一種精神的休息,而這種空間,你是必需要及早為自己提供,那不一定要是一整個小時的Me time,那可能只是15分鐘的休息,而這15分鐘是由你全然決定你想做的事。這其實更像是一個儀式,當你為自己創造這短短的15分鐘的Me-Time,你會感覺到自己有被照顧,有被愛護,而不是一個全天候付出到筋疲力盡的人倒床便睡的人,這個區別會令你的內心更趨平衡。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