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兒童 : 如何為幼兒從小建立良好的3C 使用習慣 ?

by | 9 月 1, 2022 | 學習教養

在知道 3C 產品的各方影響後,我們作為現代的家長,可以如何恰當地和3C 產品相處呢?這篇文章,我會參考《 螢幕兒童 》此書,提供作為現代家長面對 3C 產品 應有的觀念及設定家庭使用規則時可行的方法。畢竟,要完全和3C 產品脫離關係並不容易,加上有時候,比起孩子,我們作為家長的可能更不能自拔。


你可以用聽的接收內容

有助你執行的2個正向數位教養的態度

你可以及早和決定家庭使用3C的方針 ,而不是處於被動模式

在孩子還少的時候,我們會以避之則吉的態度去應對3C產品,長輩拿給孩子看影片,可能你會盡量迴避、另一半給孩子看著他打機,你會念他兩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樣都是處於被動狀態,事情發生了我們才找方法應對,這不單會增加我們對使用3C產品時的壓力,更會增加更多人際關係的衡突。

所以,你其實是可以採取主動的,在孩子真的進入 3C使用的階段的早期,你可以和家人一同協商、定立家庭使用3C產品的原則和規則。

愈早設立,其實是對家庭各人,包括你的孩子有好處,你既可以減低風險的危害、同時減少家庭衝突,孩子亦可以及早養成習慣;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重複、固定的規則又是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因素,而對於如何設定規則,容後會分享。

你的主動模式需要因時制宜

不是不能或不應改變的。就如所有孩子的教養一樣,你有很多應對的方法會隨著孩子的年紀轉變,會影響的因素包括家庭成員增加、孩子上學的狀況、甚至是你的精神狀態。偶有放鬆,孩子不會立即受害 。

我又要拿回午餐肉做例子,午餐肉也是一級致癌物,和甲醛、石綿等同級,但你不會因為給孩子吃了一點午餐肉而超級焦慮。

時間以外,你更應該關注的是……

好了,以下我要分享很重要的資訊,就是比起時間,你更應該關注孩子在使用3C時的重點是甚麼。

相比時間,更重要的是內容和使用時機

暴力內容、過度刺激的內容設計,都會對孩子的情緒、行為、注意力有影響。使用時機:3C 所釋出的藍光及內容,會對孩子的睡眠質量有影響,而睡眠受影響又會加劇其他3C使用的禍害,所以睡前一小時,絕不能使用3C 產品。這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被改變的守則。

相比時間,更重要的是家長有沒有共同使用

螢幕兒童》此書訪問了很多專家,他們都有一個很新的講法,甚至表示這可以明顯減低 3C 的禍害,就是陪伴孩子使用3C。聽到這邊,是不是覺得很困難?明明給孩子使用3C的主因就是因為你要缺席一下、偷點時間休息或專注其他事。事實就是,近年各界專家從以往的「禁止使用3C」口徑轉變為「家長參與使用3C」,這其中一個原因除了因為孩童在3C 使用上回不去了,更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如果有父母陪伴在則地使用 3C 產品,小至15個月的幼童也可以從影片學習,前提是和父母在旁重複、強調與強化螢幕上的內容。「父母是創造意義的人」,這對於幼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主張,既為了學習,也為了介入調整他們接收的訊息。也就是說,你的陪伴可以令絕大部份事情,都變成孩子有價值的東西。

家庭 3C 使用規則參考

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自《螢幕兒童》內的一些受訪家庭使用的規則,供你參考,助你訂明你家庭專屬的方案。 我認為如果你現實生活中離不開使用 3C 的話,盡早明訂家庭使用規則,能確保家庭和諧。以下的規則絕對可以混合使用。

使用時間總量

這是很常見的規則,的確簡單容易執行,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我想大約2.5 歲以下吧),在大部份情況下也是可行的,但年幼的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要麼你主動設定限制(如計時器),要麼你需要給孩子「知道」時間的完結。

使用時機/時段

設定特定可使用及不使用的時段。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固定可預測的日常儀式,都是有助他們建立習慣及安全感,也就比較不會演變成權力鬥爭。

先後順序

做完某些事才有螢幕時間(Screen time) ,這可確保優質的活動有被執行,例如書中有提到,閱讀了書本、做了運動、功課、家務等。

雖然書中沒有提及,但我個人有一點關於這個規則的運用的見解。我希望你運用此規則時特別留意,不是要把此規則變成一個「獎勵」,反而更應儉原子習慣一書裡所謂的「習慣堆疊」——你完成了 A 習慣,就做B 習慣。在此規則下,孩子只是要把A (閱讀、運動、功課、家務)做好,才能做 B (螢幕時間)。而 B 並不是一個獎勵,只是一個和 A 綑綁在一起的活動而且。

就這樣聽,可能你覺得分別不大,但事實是當你的意圖不同,你如何表達給孩子感覺到,也肯定會不同。我個人是不太認同獎勵機制這套的,原因我覺得長遠還是會剝削內在動機。關於獎勵機制,我們有機會再談,在此我認為不把你不偏好的活動,變成「獎勵」,長遠來說會比較好處理。

規範內容

就如上文說到,相比時間,父母更需要留意的是「內容」。預先過濾一些可給孩子吸收的內容,放入「內容池」,然後給孩子自行挑選,也是不錯的做法。

這裡所指的「內容」不一定是指媒體的內容,也可以泛指頻道(Youtube、Netflix、Disney Plus)、工具(平板、電話、電視、筆電)、應用程式(遊戲類、閱讀、音頻)等。你可以自由組合,視乎你重視甚麼。

其他方式

使用證 、代用卷等,這可能會適合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將此設為每週定量派發,然後給孩子自行決定使用時間。當然,你可以設定使用條件,例如不能連續觀看2小時以上,或是週末可以比較寬鬆等。我個人頗喜歡這個方式,這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律及安排好日常時間,也就是比較適合大齡孩子的原因。

不建議這樣的規則

無定向圖方便

如書中所說,這會是促發間歇增強行為,因為孩子並不知道你的準則,有時可以,有時不可以,無規律可尋,孩子便會一直碰運氣般嘗試去向你要求使用3C,結果大家情緒都會變得不穩。

因應情緒反應而阻斷

因應孩子的反應限制使用,會引發所謂的火爆反應,而對孩子來說,也是不明所以,同樣更會增加你在孩子正存於負面狀態下去協商的難度。如果你認為孩子看30分鐘影片就會影響當晚的睡眠的話,那你就限定時間20分鐘,而不是待孩子看得超時,突然關機。

如果你不能迴避,那你選擇站在哪裡?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使用 3C 產品會為孩子帶來影響,這一種世代發展而來的影響我們是被動的,但如何應對,你絕對可以採取主動。就如本文第一段所說,你的角色並不是被動的。當你不能迴避,你可以及早選擇站在一個更穩的位置,準備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為你帶來的各種考驗。

就像所有的教養議題上,切忌聽風使舵,沒有原則,同樣用在 3C 產品使用上,你也要了解自己,到底你希望 3C 產品在你的家庭中,是一個怎樣的角色?你和這角色的關係是如何? 當你設定好自己的位置,你便能做一切向著目的舉動——是輔助孩子去運用這工具,還是盡量拉後他運用這工具的時間?沒有可以質疑你的家庭策略。最不理想的情況是,你不知道,你沒有原則,你一直在玩「自由搏擊」,和孩子就3C議題一直沒完沒了。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及行動手冊下載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手冊|限時下載!

一份5頁的指導及行動手冊,助你一步步規劃好一週要事,做好時間管理。

你已成功登記獲取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指導及行動手冊,請留意電郵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