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 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 》這書中的學習到,有助 媽媽的情緒 修練和自我覺察的指引,以及我如何利用當中的一個重要溝通工具實踐在我的母職生活。
自我照顧
幫助媽媽在母職生活中自我照顧,你不會因24-7營業的母職而缺席內在成長,協助你平衡母職和自我需求,建立理想母職生活形態。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為何專注當下就能解憂? 正念 初解及5個媽媽可即時運用的練習。
這篇文章,我會為你介紹「正念」是甚麼、此生活法如何能幫助媽媽緩解日常焦慮,並分享我自己的實作經驗給你嘗試及參考。
你以為是孩子的行為問題讓你擔心,其實是媽媽的 教養焦慮 在作怪。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孩子的行為問題,其實是我們自身出現以下三個教養的焦慮來源,才會常感孩子事事不妥。到底是甚麼東西特別容易激發媽媽的憂慮,讓我們對這些焦慮來源更有意識,在下一次想擔心的時候,饒過孩子,也饒過自己。
媽媽總是太過擔心?這是因為 媽媽腦 的出現!
古人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不只是民間智慧,更有科學根據。科學家指出,所有的母性行為,其實都和大腦的改變有關,生育後的媽媽,無可避免地獲配「媽媽腦」。這篇文章會為你帶來兩個重點:媽媽腦的作用、媽媽腦和憂慮的關係。
我染疫了,卻感慶幸!因我有了這3個生命反思。
2022年2月中,我和家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家中各人的各種事務必須停擺,我們在家休息了大半個月,萬般不願,也要把節目和內容創作所有工作暫停。在這段養病期間,卻意外獲得3個很重要生命反思!
我這樣轉化今年的學習,成為新一年的生活策略(附送讀者禮物)
新手媽媽,在母職初期請給自己這12個容許。
12個母職生活的提醒,讓你知道,你已盡力,也做得很好。
你以為是自己不夠堅強,其實你只是正值「 母親期 」的動盪不安。
初為人母的你,正值「 母親期 」,一個定義上就是動盪不安的時期,我這篇文章就是想和你分享,一些我於初為人母時期遇過的心理不適,以及我是如何改變想法,幫助自己渡過那段低氣壓,此文也會分享甚麼是「 母親期 」?「 母親期 」很常見的問題和我的和解想法。
Keep Calm and Carry On
你月事到訪,已經夠累,
孩子卻在早餐時打翻牛奶,
洗手時弄濕全身。
你的夢想,不因孩子而暫停。
育兒事本就複雜,自己的人生目標、自我實現更是需要終生學習一輩子的事。但,一邊為母職努力奮鬥的時候,如何能夠再留餘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篇文章,就是分享我成年後才發現夢想,卻又被孩子出現打斷(及接近打敗),再重新上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