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的時間零散又被動? 認識FTM時間的關鍵特質,助你獲得更好時管規劃。

by | 1 月 14, 2022 | 生活管理

做一個用心的全職媽媽,就像報章新聞甚至李靚蕾的公開信那樣說:一人多工又被嚴重忽視其工作價值。在這裡並非要來討論這個社會還在起步改善的現象,只是想提出,全職主婦或全職媽媽因其家庭崗位所帶來的透支級辛勞已是社會的共識。而且,更不理想的是,辛勞並沒有換來應得的尊重,全職媽媽當得久,除了身心俱疲,更會伴隨低下的成就感,就因為時間都拿去給家庭,在自我照料及自我實現這些人生議題,欠缺時間寫功課。

這篇文章,就是要幫助全職媽媽,去理解自己的生活形態和時間特質,從而如何做好時間管理,讓自己重獲身心平衡及人生成就感。

這是系列文章第二篇,歡迎你先閱讀或收聽首篇文章: 

你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卻苦無時間?會不會是因為你這樣想…… 或 同文的Podcast單集 。

你不是沒有目標,你只是不敢有目標。 

我因為有一段日子, 身心俱疲得情緒也有問題,因緣際會,看到一本書叫《如果停不下來,就是學會慢下來》,這是一本談正念的書,當中有一個想法讓當時的我當頭棒喝:很多人會進入「瞎忙」模式,這些人忙錄得身心俱疲,他們總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再努力點,解決當前忙錄得令人窒息的狀況。

我相信這個狀況絕不是我一個人獨有,我也認為這同時是很多全職媽媽的狀況──很努力地去完成生活中的各種任務,總是覺得只要忙完那些事,自己就能夠閒一點,卻不知道為何一直都是在瞎忙,累壞了自己,沒有時間停下來,照料自己的身心,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計劃。

有時候,我們對於人生大事,總會以目標為主導,可能你會認為,要是你真的想達到某個目標,你自然會想盡辦法去做到。然而,生活卻洽洽和你唱反調,你沒有時間,就算你空有目標,你也沒有時空給它完成,這正是很多媽媽每天每月每年的處境。時間管理能幫助我們先騰出時間,讓我們留有時空去思考及策劃自己人生。

先了解全職媽媽的時間特質

普遍全職媽媽的生活形態是——多工,既要保持一個家庭的日常運作,由一日三餐、日常清潔、用品食材補給,下至孩子的學業功課、課外活動、親子活動,搭配三不五時節日聚會、生日會等等;其生活模式就是全天候待命去照顧家庭,在每個固定的時間點裡執行任務,在點與點之間或許有些閒餘時間,但這些時間一般都是非常零碎,要運用這些細碎的時間去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價值,你需要有意識地留意以下三個方面。

1. 孩子的成長階段會影響你的時間配置

雖然這句話看似有點廢話,但事實是,很多人在時間管理這課題上,常常將焦點放在時間這死物上,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階段所帶來的影響,而出現錯誤的期望。就以我為例,我曾經試過要求自己在兒子尚是初生寶寶的階段,每早早過孩子起床做運動。很快,我便發現此事不通,原因是他當時還會奶睡,每早起床的時間也不固定,撇除我個人的身體機能不談,就以時間安排來看,我幾乎無法連續多過兩天是能夠在他醒前順利完成運動。只要我一開始做運動,他就會醒來,每次他一醒,我心中就有氣,卻沒發現是自己不切實際。

有時候,我們達標的心過於熱切,而無視那些在生活中的阻力,忘記先去減低阻力才開始執行計劃,結果就是被巨大的挫敗打誇。

假設你的孩子還在初生歲月或還未能睡過夜,你是很難期望你能夠有很大遍(3小時以上)的時間任你使用,因為你要不是長期處於待命模式,要不就要把握時間休息。

假設你正在發展副業,你需要更多的深度工作時間,所以在日常家務處理上,你需要更留意的是如何分工,或降低某些家務的要求。

假設你有兩個孩子,你可能需要預留日中的一點緩衝時間來處理手足紛爭。

日常例子多不勝數,但你的生活形態和特質只有你一個人能夠清楚看清,理解及接受你的時間特質,絕非要你接受命運安排,而是你這樣才能知已知彼,充分利用手上的時間資源,為家庭、孩子和自身作出最適切的安排。

2. 只有碎片時間?這是缺點,也點優點。

媽媽的生活形態的時間特質其中一項是碎片化,大家當然對深度工作趨之若騖,但要是你是全職媽媽並剛開始處理這個題目,細塊的時間反而可以令你更容易專注,這是因為人在壓力下(時間壓力)更能集中。

在此分享一個我曾使用過的方法,適合剛開始做時間管理的全職媽媽。要將碎片化時間運用得好,最重要是先將你每日必需進行的任務,切割成在細塊時間內也可完成的任務,並列成一個清單,這有助你提前或臨時出現計劃變動時,就可以直接從清單中提取任務出來完成。所以,清單中有愈多能夠促成你目標的任務,就愈好。

這個任務清單的模式,能夠輕易開始,有助你在開始時間管理上,獲得成就感,這也能有助更積極去完成任務,形成正向循環。

以下是我一些生活中的任務和所需的時間:

一則社交媒體帖文 30分鐘

一節網上課程 15分鐘

一篇長文撰寫 360分鐘

自學研習及準備 60分鐘

設計一份 Printable 60分鐘 

錄製一集Podcast節目 60分鐘

準備午餐 30分鐘 

安排未來一週活動及工作 30分鐘 

自學 Project time 時段 30分鐘

陪玩 60分鐘

以我為例,我一天當中,大概有7.5小時可以給我自由運用,而這7.5小時是分佈於一天早午晚三個時段,最長2.5小時,最短1.5小時,我喜好是以30分鐘為單位(你當然也可以因應你一般的任務需時長段而決定其時間單位)。

提前安排:

當你需要預先規劃數天的任務和日常活動安排,你可以此清單作為根據,在每個時後安放任務。

臨時改動或侯命模式進行中時:

這也會是全職媽媽很常見的狀況,例如家庭聚會臨時取消、等待孩子下學、你便可以即時從清單中找出哪些任務,可以在當下完成,而非讓時間白白浪費,因為有時候光想緊接的30分鐘要做的任務呢,已用掉你最少三分一時間。

你對於自己日常生活的碎片時間認識有多深呢?歡迎你填寫下面表格獲取「媽媽碎片時間計算表」,計算看一看。

立即獲取「全職媽媽碎片化時間計算表」

我會透過電郵把「全職媽媽碎片化時間計算表」傳送給你

Marketing by

3. 你一直在忙雜事,便沒有時間做重要的事。

在我的觀察當中,全職媽媽有一個很常見的狀況,就是一直在忙生活中的雜事雜事,而忘了做最重要的事,久而久之,沒有完成過甚麼重大的人生事項,而缺乏成就感,長遠的自我形象又會愈漸低落,對於促成事情又會愈來愈沒信心。

為甚麼呢? 這其中一個原因,當然與人生目標設立有關,你沒有目標,自然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的話,就很容易被別人的事情帶著走,有一句說話這樣說:If you not prioritize your life, someone else will (你不優先處理你的人生,就就會由別人來做。) 。

第二是,人類就是喜歡處理當下看得見的事,而非遙距預視不來的事,哪怕那事有多重要。所有雜事都具有「看得見」的特性,你即時處理,雜事就「被完成」,會讓你獲得立即的滿足,但那些與長遠目標相關的重要事,因為不是立即帶來滿足,你便容易傾向不即時處理。所以,你著力於家中每個角落的整潔,而非自己副業的工作流程;你會執著於孩子的功課是不是完美,卻未必會投放很多時間在自己的副業產出有沒有進步。

第三點,也是在第一集有提及。在這個高度資本化的社會,全職媽媽沒有獲得薪資,所而對於其時間的價值也會相對看得淺薄。簡單來說,就是全職媽媽的時間不值錢。這個意識其實很多全職媽媽也會有,「你都不用上班,有甚麼所謂。」這句說話的背後意思就是,你的時間沒有產出金錢,所以可以隨便浪費。

我相信你不會同意這句話,但事實是,很多全職媽媽都沒有把時間視為珍貴的資源,像你處理銀行裡的錢那樣處理。

只要你改變對自己時間價值的定義,你才會更謹慎地運用時間。你將之投入在甚麼地方,甚麼地方才會開花結果。

總結:愈早練功 愈早熟習 

以上分享了三個全職媽媽要用心留意的心態,這其實也是我在一邊準備媽媽適合的時間管理工具內容時發想到,而覺得還是需要先做好這篇內容,才去分享實作工具。我的想法是,如果沒有有意識地留意到生活上的實際狀況,我們還是很容易把時間浪費掉,人生就是由有限量個小時組成,你怎用運用就決定你的人生是怎樣的面貌。

但這門功夫,絕不會是一蹴而就,今天就開始鍛練,覺察生活中的狀態--

孩子正處甚麼階段?自己的碎片時間有幾多?有甚麼人生目標尚待完成?有沒有太多雜事阻礙?你對於自己的時間價值有多高? 這都是你可以現在就思考的問題。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及行動手冊下載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手冊|限時下載!

一份5頁的指導及行動手冊,助你一步步規劃好一週要事,做好時間管理。

你已成功登記獲取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指導及行動手冊,請留意電郵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