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不因孩子而暫停。

by | 12 月 3, 2021 | 媽媽成長課, 自我照顧

無論我們有多宏大的夢想,一個新生命的降臨,總會打亂你原有的計劃,或是為你的計劃增添一個巨大的變動。

育兒事本就複雜,自己的人生目標、自我實現更是需要終生學習一輩子的事。但,一邊為母職努力奮鬥的時候,如何能夠再留餘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篇文章,就是分享我成年後才發現夢想,卻又被孩子出現打斷(及接近打敗),再重新上路的故事。

如果你正走著相似的路徑,並為此感到躊躇,歡迎你在此閱讀文字或收聽我的Podcast節目《媽媽成長課》第一集 ,希望你能從這次分享中,找到從新上路的力量。

只要那真的是你的人生目標,你的夢想是不會因孩子而暫停的,因為孩子是過客,而那人生終究還是你的。

你的夢想是什麼

2012年的我大學畢業,我的主修科是文化研究和傳媒。很自然的,讀那個本科,就做與之相關的工作,大家都是這樣跟著劇情發展,我這個在傳統教育走出來的孩子,也就乖乖地去找工作,找到一家出版社,卻不是做編輯,而是做市務推廣(Marketing )。

當時的想法是,不要緊,先騎牛搵馬,只有有寫作的機會,都可以,因為我從小都很喜歡寫作。

但是,現實是殘皓的,而幻想很快被發現是幻想。

當時我的主要工作是為出版社創立的一本新雜誌做市務宣傳,人手少但工作量很多(全港的Marketing都是同樣狀況吧?),幾乎每天都需要OT,而且所謂寫作的機會,就是幫客戶寫廣告文案。

同年,認識了我當時的男友(後來地位提升至丈夫!),他見我總是OT,有一天,他終忍不住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工作?」

我當時其實有點心虛,但也故作鎮定地回答:「可以這樣說吧,因為有寫作的機會!」

「那你的夢想是什麼?」他續問。

「可以用寫作來做終身職業吧……」其實我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可以做甚麼。我是很喜歡寫作啊,但從小被教導在香港當作家會餓死啊,所以我也只敢回應「與寫作有關的工作」,因為「工作」即是生計已有保障,在工作時還能寫作就要很感恩了。

對,從小的我也被教育,「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很危險,因為你會有機會餓死,所以熱愛和實際,要選擇後者。」

「那你現在也叫有寫作的機會嗎?你這樣子是在平行時空生活,你以為你有寫作的機會,但其實從來沒有。你和夢想很接近,但是從來沒有交接。」他聽了我的答案後說。

當時的我,聽他這樣說後,好像哭了。因為實在太有道理了,怎麼沒有人早點告訴我!

延遲了的探索期

一個月後,我就辭職了,開始了「超級炒散王」生涯(即兼差很多份兼職工作),並開始接觸不同與寫作有關的工作。

當中很多都是散工,原因是我望有多些機會去嘗試不同寫作模式,二來是我不想再把時間完全賣給一家公司,因為那絕對會用掉我全部心力。

因要維持生計,我就去做一些不太需要用腦的工作。(例如:活動助理、收銀等)。當時我的目標是,只要能過生活就可以了,其餘的時間就給自己多嘗試。

現在看來,那是一個被延遲了的探索期,也就是我的們傳統教育只教你去做特定方向的職涯發展,卻從不鼓勵你去找你熱情所在的可怕結果。

我很幸運,有人在我大學畢業後不久,把我拉出來,給我勇氣去試就學時期沒機會嘗試的事。

這令我很相信,愈年輕去探索,成本才是最低。可是,我們的社會,卻很少鼓勵孩子,去發掘熱愛之事、追尋熱情所在,深怕他們會誤入歧途。其實走一條不適合他們的道路,才是真正的誤入歧途,而這途走錯,更可能終其一生也走不回頭去修正。

低估了孩子帶來的影響

經歷了大概3年的探索期,我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模式和對未來職涯發展的念頭,卻在此時,我發現我意外懷孕,那是2016年。

任何一個意外懷孕的婦人,總會有被驗孕棒嚇到爆哭、嚴重不知所措、覺得美好的青春歲月即將作結等等負面情緒,而我也不例外。但我也萬幸,很快接受了意外,並馬上調整至期待模式——當媽媽是怎樣一回事?生產到底有多痛?我可以從這個角色中學到甚麼?我想,這應是宇宙要送來給我學習的禮物吧。

當時我仍然在家工作,並開了一個以育兒為主題的網誌,打算未來就在此領域發展,心想只要我有足夠的意志及堅持,孩子出生,我仍可以繼續這種自在的工作模式。

但少年你真的太年輕,我真的太低估新手媽媽的工作量了!我當時選擇全母乳全親餵,而我事前不知道這個決定,是會令我無法離開家門去工作,除非我把寶寶掛在胸前。

我也不知道,當你睡覺也是奢侈活動,保持呼吸暢順、維持正常精神健康水平已用了你很大力氣時,還談甚麼自我實現!?那段初生歲月,我真的沒有閒暇去思考甚麼自我實現,我只需要自我睡眠。(哈哈)

雖然很惆悵,但初生嬰兒的可愛度真的能殺人。

非常盡力也非常愧疚

因產前沒有做好心理預備(而我以為有),寶寶出生後,我有一段時間深深認為時間不夠用,是因為孩子的出現;孩子和自我實現似乎是敵對關係,顧此便會失彼——這個想法令當時的我好難過,很容易心情暴躁,也會對寶寶發脾氣,又會因為發脾氣而感到非常內疚。

當時總有一種感覺,是我很難把專注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其中一個原因,是照顧孩子的日常總會出現很多問題,單是吃喝拉睡,已需要我不斷學習新知識,也由於沒有長輩支援,所有事情都是我親力親為;我喜歡全權負責,但同樣要接受沒有甚麼時間留給自己休息和思考育兒生活以外的其他事情。

與此同時,我還會不斷自我批判,我會一直去挑剔自己在母職裡做得不好的地方,而無視那些做得好之處。這種心態在母職裡很常見,常見得有時會令大家習以為常,以為這是「正常」,以為這是「為孩子好」,以為這才是「好媽媽所為」。

這其實只是社會給予女性不合理的要求,而我們不自覺。

試想想,我們現在開始一份新的工作,你只具備一些基本知識,沒有實際執行過,你也只有在職培訓,即是邊做邊學,但你卻每天都要求自己要做到A+成績,而且是全天候、全年無休,每天還要達至最佳狀態的A+,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當時的我,就是常常覺得自己必須要做到A+,沒有A+的那天,就否定自己做得好的一切。

我給自己的母職生活快樂指數,大概只有4到5分(10分是滿分)。

那段時間,就是這樣,既沒有了人生目標,也對不太滿意母職生活。

在創作中找回自我認同

就這樣一直在忙亂紛擾的育兒生活裡過了一段時,我意外地從為孩子創作的玩具裡,找回自我價值和喜悅。

因為我的創作,除了為我自己和孩子帶來快樂,我也可以啟發媽媽們去擅用日常生活用品或把廢物再利用,創作有價值的的玩具。

這個嘗試,讓我重新看到,自己雙手能夠創造出價值。我重新投入寫作和創作,重啟我的夢想事業。

在2020年,疫情讓我看見很多媽媽因為生活節奏打亂,而出現很多情緒問題。我身於其中,也感到情緒深受影響,這個觸發點,讓我思考,母職的的職能是去負責去孕育人類,這樣艱巨的工作,為何沒有人來給媽媽做支援?

我們社會總會把焦點放在如何令孩子快樂、如何讓孩子成功,卻很少人會去在意如何讓媽媽快樂、如何讓母職成功?

我們要把人類孕育好,不是先應孕育好我們自己嗎?

我回看自己過去的經歷和當中的需求,我會希望當年可以獲得多些母職方面的真實資訊,將母職當中的痛苦、困難、掙扎、迷惘等等都放在太陽底下,讓我預早知道——母職一點也不容易,當中需要你具備大量的技巧和強大的心態,最重要是讓你知道,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信心、感到壓力巨大等等壞狀況時,你都不是唯一一個會這樣想的媽媽。

所以,我希望藉著自己過去的經歷,轉化為使命,創作真正能幫助媽媽的內容,讓她們在自我實現的同時,獲得輕鬆自在的母職生活。

我相信,只有誠實呈現真實狀況,我們才能做好足夠的準備。

照顧好自我成長,才能照顧孩子的成長。

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

最新內容創作:《媽媽成長課》Podcast 節目

這個節目主要是我在個人成長和母職生活方面的探索分享,每集或多集會以一個主題為軸心,以不同角度分享我在此主題上的學習和領悟。掌握好運作技巧後,未來會邀請嘉賓做主題分享,希望我們都能有不同的角度,看待母職生活的難題,讓你找到快樂母職生活。期待在節目和這裡和你見面!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收聽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及行動手冊下載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手冊|限時下載!

一份5頁的指導及行動手冊,助你一步步規劃好一週要事,做好時間管理。

你已成功登記獲取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指導及行動手冊,請留意電郵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