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媽媽,為何你總是不夠時間 ? 孩子大了就會好?

by | 10 月 21, 2022 | 生活管理

在收集過聽眾及讀者們的內容需求回饋後,我發現媽媽都有一個很普遍的生活困難,那就是時間不夠用——這其實不用做問卷也知道吧?對,這真的可以是一個很直覺的問題,可是比例比我想像中為多,而且不論是全職、在職還是半職媽媽,嚴重缺乏時間自由運用都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問題,這就促發我推出新的系列內容「生活效能」。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當我們談論到母職生活中的時間不足時,「 時間管理 」是唯一要留意的要點嗎?甚麼是「生活效能」?而你作為聽眾,在這個系列內容中,能獲得甚麼,你能回饋甚麼?

為何媽媽總是不夠時間?

這個問題好像很無聊,但你有認真思考過這問題嗎?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對某些狀態太過習慣,不去提問,才看不見當中的問題。你試試,對一些恆存已久的生活問題發出提問,你可能會有新的看法。

好了,為何為何媽媽總是不夠時間? 因為既要照顧孩子、工作和家庭,就像同一時間擁有有兩份工作,很忙是很正常的啊。

那為何有傭工、沒傭工、要上班、不用上班的媽媽,都很忙,又是為何?再問下去,那為何,有孩子、沒有孩子的人,都很忙,又是為何?

問題是真的出在你的角色嗎?可能是,但不完全是啊,為何有些媽媽,可以照顧幾個孩子,還做到很多事情?

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但我不是要完全要把問題推給一個「人」,然後就結案陳詞,反而我想讓你知道,這是一個「生命滿希望,前路由你創」的事。

因為「人」是可以進步的,人是可透過學習,而習得所有想學好的技能的,所以你在看這文章,我在努力寫作,練習闡述這個系列內容。但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了解我們到底有何問題,「媽媽」有何問題。

媽媽這個角色真正忙的原因,很多時候不完全是因為「不夠時間」,因為真的就算給你很多時間,你也會把自己弄得很忙,而且就像本文開頭所說,各種類型各個階段的媽媽——都很忙!你試試去找一個不忙的媽媽,她應該會被人白眼,因為她不夠忙!當然,這是病態不對的,我不是要鼓吹這種觀念(我只是說出現實)。

很多時候,媽媽很忙都是因為媽媽腦的影響,而令到我們不懂放棄,凡事包辦,再加上人生的重心轉移至家庭,如果媽媽本來就沒有強烈的事業企圖心,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失去一些決策指標,然後生活中的急事,總是容易佔據大腦的專注力,結果媽媽就會變得很忙很忙忙到爆炸,但又忙不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最後就感到很迷惘,懷疑自己、懷疑生孩決定、懷疑人生。

媽媽時間管理

孩子大一點就會好?

如果你現在正在照顧一個初生孩子,你當然可以期望未來你的注意力可以拉回一點,時間可以拿回一點。

很多媽媽會認為,只要孩子大了,時間就會多點,這的確是事實,孩子真的沒興趣搶佔你的時間,他自己有很多。但問題是,這代表,你的時間管理的能力也會同步提高嗎?

很多人以為日子會讓我們成長,能力提高,這真是很大的誤解——除了你的生物發育外(大家都在20歲前後停止),所有的能力和智慧,其實都需要你特別有意識地去注意及練習,才會昇華,它們不會野草式地自然生長的;更可怕的事實是,你不去注意,它們更會倒退。

要進步,還是退步,關鍵在於你每天的選擇。

這就是為何,很多本來就是專業人士的媽媽成為家庭主婦幾年後,對於重投職場心生恐懼,這不代表她們沒有能力重操故業,也不代表重操故業後,她們不會東山再起,而是幾年累積下來的疏於練習,自然會感覺不安,身體的反應最誠實。

你絕對可以期盼未來有更多的時間,但你不能期望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刻會突然俱備某種能力,時間管理就是其中一樣。鍛練能力,就需要時間和注意力的投入,你慢但持續的練習,你怎樣也會逐點提升,要是你不管,那孩子在長大,你也只會維持現在的狀態,正所謂「Keep 得很好」。

你不滿現狀、不喜歡這個模樣、內心覺得不對勁,就去改變自己,提升能力,這樣你才會在一年後、兩年後,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到時候,「孩子大一點就會好」,意味著你和孩子都有在變好。

忙碌的媽媽

生活效能」是甚麼?

作為媽媽,你想學好 時間管理 ,難道真的只是想管好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當然不是,你不會想自己做牛做馬,你更有智慧,你想要更多。你的願景是,每天顧好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的運作及自己的工作表現,然後還有餘裕去照顧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

所以, 時間管理 只是成就你的願景的部份工作,我們還要留意情緒、健康、家庭系統、工作效能、夫妻相處等課題。這裡,我想邀請你想像你就是家庭中的 CEO,時間管理的確很重要,但這只是你營運家庭的其中一個技能。

不過,在這個系列內容下,我還是會率先分享 時間管理 ,再逐步分享其他課題,如習慣建立、精力管理、家居管理、傭工管理等等。每一集,我會以一個簡單的主題出發,並以精簡的文字及音頻來做分享,我希望你聽完之後,覺得適合你現況的話,就立即去實踐,因為實踐帶來的經驗,才是你進步的最重要養份。

最後,和你分享一個叫「自我效能」的概念,這是由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提出的概念,意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在其完成目標、任務和挑戰時扮演着主要角色。」(來源:Wikipedia)簡單來說, 高自我效能的人往往相信他們在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和決定來塑造他們的未來,而低自我效能的人就會認為生活不由他們掌控,感覺被動,處事會較為消極。最佳水平的自我效能是略高於能力 ,這樣你才會去挑戰,又不會被直接打敗。

分享這個概念,原因之一是我希望你在這個系列內容下,能夠逐步提升你的時間管理和自我效能,讓你掌控生活,而非被生活掌控;第二是,如果你聽完我的節目分享後,覺得有點難度,不太確定自己做不做到,那就對了!這就是你進步的完美設定。你要做的,就是立即開始!

最後,我希望你在看完這篇文章,或聽過每一集的內容後,請到 Instagram 的精選動態告訴我,你的實踐成果,讓我們透過這個系列內容,一起進步,

願你在母職生活的重重責任中,不再感覺束縛,重新感受生活中的種種美好。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其他相似文章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學懂《 原子習慣 》四部曲, 讓習慣成為母職強大工具

我個人非常推薦媽媽們閱讀《 原子習慣 》,此書不只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任何你想增益的層面,你都可以運用此書所說的習慣養成四部曲。而我,就把此書所學到的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對他和我的助益非常巨大。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我是如何把原子習慣應用在我的母職生活。

關於作者

關於作者

李心尹 Natalie 是香港自媒體創作者、Podcast 節目《媽媽成長課》主持人。致力創作提升母職生活效能及幸福感的內容,協助現代媽媽創建理想母職生活。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及行動手冊下載

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手冊|限時下載!

一份5頁的指導及行動手冊,助你一步步規劃好一週要事,做好時間管理。

你已成功登記獲取忙碌媽媽一週要事規劃指導及行動手冊,請留意電郵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