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不只是民間智慧,更有科學根據。科學家指出,所有的母性行為,其實都和大腦的改變有關,生育後的媽媽,無可避免地獲配「 媽媽腦 」。這篇文章會為你帶來兩個重點:媽媽腦的作用、媽媽腦和憂慮的關係。
媽媽腦 的出現就為你當好媽媽
科學家研究母親的大腦後發現,所有的母性行為,其實都和大腦的改變有關,當中涉及的區域包括前額葉皮質、中腦、頂葉,邊緣系統 。這些改變由懷孕期開始,母體內的荷爾蒙(當中包括常聽的催產素)大量釋出,改變母親的大腦結構,特別是控制情緒、焦慮和社交互動的杏仁核。杏仁核負責人類情緒調節,掌管情緒感知,例如,可以從人的表情看出對方高興或難過。
杏仁核(Amygdaloid)又稱扁桃核、扁桃體、杏仁體,是邊緣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亦是害怕情緒的源頭,也是恐懼性記憶的存儲器。
科學家研究發現,母親的杏仁核在產後數週至數月會一直提升活躍度,並顯著變大,這個大腦的改變,衍生各種母性行為,包括:對孩子的各種需求有高度敏感性,願意親近、照顧及保護孩子。變大了的杏仁核同時有更多荷爾蒙受體,當媽媽在親近孩子時,大腦會釋出更多催產素,作用在杏仁桃受體上,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杏仁核活躍,激發母性行為,母性行為激發荷爾蒙,令杏仁核保持活躍。
杏仁核的正常運作對於媽媽同小朋友的互動,情感上的建立和連繫很重要。杏仁核受損,媽媽會較容易出現抑鬱症、缺乏同理心,對孩子的反應會冷漠;另外,科學家亦發現,杏仁核受損的初生猴子,也會較少表達出自身不適,辨認自己媽媽的能力也會相對降低。
當危險警報器變得更敏感,會有甚麼事發生?
雖然杏仁核對母性行為有巨大的作用,但不要忘記,杏仁核本身也是處理恐懼情緒的區域,負責讓我們遠離危險,當我們面臨潛在危險時,它會亮紅燈,提示我們不要前進,它是一個「危險警報器」。
這個「危險警報器」由我們遠古的祖先一直演化至今。作為現代人,你不再有可能突然被動物吃掉的風險,也不需要擔心明天會否獲得溫飽,但你還是會對陌生和未知感到恐懼和焦慮,這正是紀錄片 Alphabet 內的腦神經生物學家所指出的「人類的恐懼情感,會世代遺傳」——我們的遠古大腦要我們對未知產生恐懼。
所以,當媽媽腦內的「危險警報器」變成四倍敏感(和爸爸相比),同時又深刻了遠古祖先世代遺傳下來的恐懼情感,我們便能夠進一步理解,為何母親總會對孩子的各種狀況,特別容易產生擔憂情緒,因為大腦在警戒我們「那是未知的!危險!」。
所以,為人母親後,我們會有這種情況出現:你會一直檢查初生孩子的鼻息,以確定他是否活著;
你總能憑空幻想各種「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意外;你避開所有有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活動;
你對孩子的各個階段的任何情況都會產生負面的想法,那怕孩子已長大成人,成為別人的父母。
那是因為你的「母親杏仁核一旦啟動後,就不會關閉」,腦神經學家 Ruth Feldman 在紀錄片 The Babies 這樣告訴我們。
那所以「長憂九十九」是必然?
既然媽媽腦的出現是不可逆轉,為人母親定必要為孩子操心,那我要躺平並讓恐懼和擔憂侵蝕我嗎?那當然不是!
了解為人母親後的各種生理及心理變化,其中一個目的是讓我們對於自身所產生的母性情感有更具體的理解,讓我們接納自己。因為接納了,你才能產生意識去面對問題。
杏仁核所產生的恐懼情感,讓我們確保孩子遠離「危險」,但現在你了解到,我們先天配置的「危險警報器」長期處於過敏狀態,理性的你便要思考,面前的危險,是否真正存在?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面對未知,恐懼總是大腦的第一個原始反應,但這不代表事情就是那樣可怕、不可行;所以,你可以選擇要當一個活在恐懼中、時刻擔憂的母親,還是學習不被恐懼支配的母親?
在這個專題下,未來數集節目內容(及文章),我們會從經典書目、現代流行方法及嘉賓分享,學習心理工具和解憂法則,幫助早已配備媽媽腦的你理性思考,放下憂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