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衝破內心關口,嘗試在新一年建立晨間習慣,你會發現實行時最大的阻礙並不是床鋪的吸力,而是孩子的特殊狀況。想也必然,為人父母要在生活上改變一小點事,除了要考量自己的各種狀況,還有孩子這個巨大因子。不過,阻力其實也是動力,你想建立晨間習慣,定必也是想自己在各個角色都能運作得更好。
以下和你分享,為人父母在建立晨間習慣時,必需具備的心態和心得,有一些是來自《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這書而來的建議,更多是我親身實作後所得的想法,但也和上述書中所提及的父母在建立晨間儀式時的執行理念契合。
1. 依據孩子的需求來調整晨間習慣
因為這太重要,所以我必需將之放在第一位。有很多人(包括曾經的我)在起初執行晨間習慣時的熱度太高,會忘記了考量孩子的需求。 例如,如果孩子還是需要每晚醒來很多遍,而你的睡眠時間也會受影響的話,請認真考量你的晨間習慣的內容——有沒有足夠的睡眠?起床的時間會不會有可能就是孩子平常會醒來的時間?習慣是否要減少或設立較短時間以便能夠順利完成?當你剛開始執行晨間習慣,重複的次數很重要,因為這會有助你的身份認同;但要是你不斷被中斷,便會很容易失去信心,所以要細心設計很容易被完成的習慣。下面第4點會提及。記住,孩子的任何變化都只是暫時。
「和嬰兒一起生活就等於不斷進行習慣的妥協。我們會遵從一套習慣,但只要我兒子學會了什麼新東西、長牙、因為什麼事不開心、還是有不同的需求,我們就必須改變這套習慣。」
挪威藝術家維多利亞.杜納克
2. 比孩子早起
這幾乎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書中的父母的晨間習慣共通點。
為人父母其中一樣最累人的事,就是專注力疲勞。由嬰幼兒到學齡孩子,總需要你持續投放專注力。如果你能夠比孩子早一點醒來,你便能享受獨處的寧靜、早晨的專注、自己掌握一切節奏的從容。
你可以在這段時間做你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先把一到兩個項目完成,你便能大大減輕焦慮感;或是為身心注入能量,運動、冥想、閱讀、學習、寫作等,都是我從一些有晨間習慣的媽媽那裡聽聞回來的晨間習慣。她們都一致認同,晨間的時光效率非常高,能夠促成很多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3. 能夠早起是因為有足夠的休息 (而不是意志)
這項必須緊隨第2點提出。要比孩子早起,並不是叫你保留一樣的上床時間,卻只改起床時間。要成功做到晨間習慣,你必須在早晨起床前,至少有七到八小時的睡眠。雖然這樣說好像很合邏輯,但人的慾望絕大多時候都會超越邏輯。當你看見孩子終於在床上安寢。你終於有一點私人時間,就不期然地拿出手機出來,要麼滑一滑社交媒體,要麼看一齣網劇,突然睏了,看一看鐘,已是凌晨一時,你卻幻想明天可以繼續執行晨間儀式,在6時醒來。那是不可能的啊!就算你首一兩天做到,很快會撐不住,不要交給意志辦事!你不能期望一邊給身體缺少休息,一邊期望她運作正常!在這裡,我有一點個人經驗可以分享。沒錯,孩子睡後的寧靜和早晨的寧靜,其實很相似,都是父母的自由時間,你也可以在這段期間從事你最重要的工作、照顧自己身心、放鬆一下。可是在我超過10年的晚上工作經驗及近來的晨間工作經驗對比下,兩者的效能實在差太遠了。(如果你是如假包換的夜型人,那另作別議;但我認識更多的是「以為」自己是夜型人,卻一直在透支健康的人。)早晨和晚間工作有兩個主要因素,會令到工作效能差很多。
早晨是你身體休息夠了,精神及體力是全日的最高峰狀態;而晚間的你,精神及體力是處於全日最低的狀態。
晚間工作,會影響睡眠質素。先不論你的工作內容會否讓你進入高度專注或思潮起伏,而影響睡眠,單是工作可能需要用到的電子裝置所釋出的藍光,就足以令大腦保持活躍,讓你難以在睡前放鬆。
以上兩項是我非常親身的體會。當媽媽一天到晚都要追著孩子走,體力到了晚間真的只剩下5%,很多時媽媽在晚上哄睡時會一同睡去就是這個原因。當你的身體累極而自然關機,就代表她真的要休息啦。所以孩子睡後,真的只適宜做一些輕鬆的活動,幫助身心放鬆,然後早點上床睡覺,記著,晨間儀式在晚間已經開始。
3. 準備心態迎接「意外」
當你要開始實行晨間儀式,你會發現困難便來。要麼孩子突然早起,要麼孩子或你病倒徹夜無眠,又或突然停課,生活作息大混亂。別怕,這一切都很正常,「意外」是必然會發生的,你只要準備好心態迎接,你就更容易重捨習慣。記著,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你有不斷改進的機會,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就是了。在這裡,你要弄清甚麼是「意外」,「意外」就是屬於你不能控制的事,所以千萬不要將自己晚了起床、要執行的習慣因難度太高而未能執行視為「意外」,如果是屬於這些狀態,你可以參考下一個列點心態。
4. 不要貪心關於建立習慣
你想建立晨間習慣很好,你必然有一個良好的意圖,但你不需要一開就把習慣的目標設得太高。假設你想在早晨有運動習慣,而你是一個從來都沒有運動的人,每天運動30分鐘對你來說,就是太高的目標,你需要先設立簡單且容易執行的目標。習慣養成的經典書目《原子習慣》裡更有一個「兩分鐘原則」,就是將所有想建立的習慣,從最終目標向前推移分拆,令開初習慣可於2分鐘內完成,目的是要令習慣非常容易開始,因為建立習慣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習慣的執行時數,而是重複次數。只有事情夠簡單,你的執行度才會提升。不要每天運動30分鐘,先從暖身拉筋開始,兩分鐘就好,做了幾天暖身拉筋後,你便可以再加入另一個兩分鐘,這次不如試試做20下深蹲?循序漸進才是成功的關鍵。關於應付「意外」在狀態不佳的日子維持習慣比能量滿滿的日子更重要。上述提及「意外」必然發生,而作為父母,「意外」總是特別多。雖然說要迎接「意外」,但不代表你要放棄習慣。假設,平日的你能夠在早上進行20分鐘冥想,今天「意外」發生了,你同樣可以冥想,但把時間縮短至10分鐘又或5分鐘,有執行總比沒執行好。記著,重複次數比時間長短更重要。不要貪心認為習慣必須如第一天定立那個模樣執行,世事有太多變數,你要確保自有保留足夠的彈性去迎接「意外」才是理智之舉。
堅持集運蘊含着極大的力量,但能在事情不如人員是有所調整、適應當下情景的力量更強。習慣能協助我們盡自生產力巔峰,改變就能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兩者都有好處。
泰芮.史奈德,耐力型運動選手
第一步之後,就走在成功的路上
作為父母,能夠建立晨間習慣,不單能讓我們在工作產能及身心狀況持續提升,在家庭生活方面更有助益,因為我們的身心都處於理想狀態,孩子及家庭事務自然能被好好照顧,這也是我一直持續堅守晨間習慣的原因。記著,這都不會是一個短期項目,你也非常有可能需要一直因應孩子及家庭變化而作出調整,但無論如何,當你踏出第一步,你就開始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