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第一天執行晨間習慣,孩子當天就和我同一時間醒來!我當下真的傻眼,一秒覺得是上天在玩弄我嗎?是要我放棄嗎?才第一天啊,就給我意外!作為媽媽,當你在建立晨間習慣的開初或中段,定會預上不同「意外」,輕則讓你錯過一天的晨間習慣,重則讓你直接放棄,但並非所有意外都具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很多都可以改解決的,這篇文章就和你談談3個主要問題類別和6個常見狀況。
孩子干擾類
在說這個類別的狀況前,請你先確保自己有「依據孩子的需求來調整晨間習慣 」,你可以參考 媽媽在建立晨間儀式時的5個關鍵心態 。之後再來討論以下狀況。
狀況一:孩子會和我同一時間醒來!
這個狀況出現的機率非常高。我只能說,孩子是非常靈敏的動物,對於任何環境轉變都會有所察覺;如果你是和孩子共床睡覺的,你一起床後,有可能不到15分鐘,孩子就醒來,這絕對會大大干擾你執行晨間儀式,但不必擔心,任何孩子的狀況都是暫時的。
如果孩子已能夠和你溝通,你可以在事前(在日間、睡前,任何你和孩子獨處又能談天的時段),告訴他,為何你早上要早點醒來、你醒來後會做些甚麼、你會一直在家並等他睡醒,請他不必擔心。我自己就是用這個方式和孩子溝通,在第三天開始,孩子就沒有提早醒來了(或許有醒,但他知道媽媽去了哪、做甚麼,他便能安心繼續睡覺。)
如果孩子未能和你溝通,我也建議你,第一步以非常簡單的說法,告訴寶寶,早上你去了哪裡、你去做甚麼,也告訴他,你會很快回來,在他睡醒之前。雖說寶寶可能還未能表達,但很多科學研究也表示,幾個月的寶寶,已懂得父母說話的大意,有說和沒有說的差別,就是要讓寶寶安心,減低焦慮感,因為畢竟他早上看不到你,就是因為焦慮才大哭。然後,第二步,是請隊友或傭工幫忙。我們談的是「意外」,也就是你因應了寶寶的需求而設計了可行的晨間儀式,卻出現了意不想到的狀況,在這個情況下,先和隊友或傭工做好事前溝通,請他們在早晨幫忙安撫孩子,讓你和孩子慢慢適應這個新習慣。因為,當你建立新習慣時,要適應的不只是你一個啊。
狀況二:我一個人照顧孩子,總會被孩子干擾而無法完成整套習慣。
這也是很多全職媽媽對「晨間儀式」說不的原因,也是我曾經的處境,後來我發現,這個狀況與其說是孩子干擾,不如說是我們期望太高,又或儀式設計得太理想,讓我們總是完成不了。
我相信要是孩子的睡眠時間固定的話,你是一定能夠找到比他早起的時間。在那段時間內,先放入一到兩項簡單的晨間儀式,情況理想,再逐漸加上去習慣或延長每項習慣的時間。記著,在建立晨間習慣的起步階段,簡單又可行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次過想做到太多。
你也可以參考前文:媽媽在建立晨間儀式時的5個關鍵心態 的第1及第5點。
缺乏動機類
狀況三:執行了一陣子,又回復原況,是我不夠毅力嗎?
先不要責怪自己不夠毅力,我們太習慣在促成任何事時,都認為努力、毅力很重要,對,那是重要的,在你找對方法和目標之後。
建立晨間儀式很好,很多人獲益良多,但這一定要是你的目標嗎?你要執行晨間儀式的具體目標到底是甚麼?你不需要「參考」別人看似美好的目標,你只需要為自己「真正的目標」行事就可以了,那怕只是為了可以在早晨享受一杯無人干擾的咖啡。
還有就是方法,你設計的晨間儀式是輕易就能達到,還是困難重重?有時候,動機夠大、目標也夠明確,卻在行動設計上卡住。難度太高,太多挫敗,也會令晨間儀式無法持續下去的原因。
你可以參考媽媽在建立晨間儀式時的5個關鍵心態 第五點。
狀況四:太累了,真的很難爬起床……
晨間儀式在晚上已經開始了。先確保自己有足夠的7到8小時的睡眠時間,對,你是人類,你就是要睡這麼多!確保自己身體休息足夠,才談晨間習慣。
要留意的是,如何你之前都是日夜顛倒的生活模式,現在正在調整作息的的話,身體常感疲累也是很正常的狀況。給了自己一點時間和耐性,你會很快就看見事情的起色。
另外,還有一種累,叫「心累」,也就是對於起床後所進行的事,已經失去興趣,而令你不想再執行晨間儀式。如果是這種狀況,問題已不在於晨間儀式的建立上,而是關乎你人生的走向問題。會遇到這個狀況,很可能正在經歷人生的迷茫期,你對於前路不再確定,也自然不確定在晨間進行的那些工作,是否值得做下去。
我覺得在這種狀況下,你絕對不需要強逼自己做些甚麼,反倒可以思考,如何調整晨間儀式的內容,幫助你更有力量渡過這段時期。畢竟,晨間儀式只是工具,助你利用早晨的黃金專注時間去思考及決策,運用得宜,在甚麼階後也能發揮其效益。
我個人也有經歷過這階段,以致那時候的晨間儀式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反來我發現問題不在於晨間儀式的執行難度,而是我沒有動機去執行。後來,我改變想法,將晨間的時光看待為「精進自己、照顧自己」的黃金時間,而非「完成工作」的額外時間,情況就好轉起來。真的,雖然只是一個很簡單轉念,但你起床那一刻的心情,就變得完全不一樣!
期望過高類
我希望晚上有me-ime,也想有晨間儀式,有可能嗎?
媽媽很多時都要拿休息的時間去換取個人時間,有時候難得在晚上一個人放鬆一下,就好不願意結束這段時間。不上床休息,不是因為不睏,而是因為不想結束這段美好的me time。可是,不早上床,又會影響晨間習慣,是否只能二選一?
我自己也有經歷過這境況,事實上,在開初的確是需要一點欲望和理性的拔河,但是,很快你就會發現,在睡前(你也可說是me-time)進行對自己身心真正有助益的事,不單能讓你照顧好自己的內心,更能讓你睡得更好,迎接美好的早晨。
所以,你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晚上的me-time如何運用,才是對自己助益最大?
認清真正能夠幫助你放鬆的是甚麼?
一天忙到晚,你和大腦也定必累壞了,利用電子裝置而讓藍光不斷刺激你的大腦,很可能讓你更難入眠。所以,認清真正有助你放鬆、獲得一夜好眠的是甚麼? 嘗試發掘一下不同的組合和可能性,當你從中獲得優質睡眠後,你便不會放過這種好習慣。
進行甚麼睡前儀式能讓你感覺有被照顧好? 那就做這一項好了。
「媽媽捱的不是夜,是自由。」我明白當媽後自由的時間會減少,正因為量少了,我們更應該重視質的增進。在me-time時,做甚麼能令你感覺心靈獲得照料,有重新上電的感覺?那就做這一項好了,然後好好休息,因為早上的me-time更值得你期待。
關於改掉壞習慣,《原子習慣》一書曾經說過,壞習慣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其回饋是即時的,而好習慣的回饋卻是延後的,而人類的大腦只喜歡即時的回饋,也就是壞習慣總是難以改變的原因。不過,這本經典書本就是教你如何建立對你生活有益的好習慣,絕對值得你去拜讀。
我晚上去了聚會/臨時加班,晚了回家,明天還要有晨間儀式嗎?
如果你是在職媽媽,一定會遇到這個狀況吧!有時候,公司臨時加班,你晚了回家,或是下班後有聚會,就會影響就寢時間,那這樣就要跳過明天的晨間儀式嗎?
不必啊,我們給予一點彈性就可以了。這裡有兩個方法,而我自己都是同步運用的。
第一種是事先設計另一套晨間儀式,以作特別用途。例如,我於月經期期間的晨間儀式,就剔除了晨間運動的環節,其他項目保留一樣。所以,你也可以事先設計一套「晚了回家」後的晨間儀式,保留一到兩個最重要的晨間習慣,其他的便隨心有做沒做也好。這樣既能讓習慣不中斷,持續進行,也讓你在活動時更能放心投入。
但是,生活上意外總是趕不上變化,就算你事前設計了幾多套「另類晨間儀式」,其實不如讓自己事事保持彈性,卻不忘生活的基本步調。
例如,當我在自己病了的時候,我是完全不理任何晨間儀式的,因為休息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我會讓身體睡到自然醒。
當你在任何情況也能接納自己,你便更有力量去進。
總結:失敗是改變的徵兆,要改變先要找出問題出在哪裡。
生活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狀況,而這裡只提出6個常見問題,你絕對有可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狀況,而令你的晨間儀式建立過程出現障礙。有時候,小小障礙正是考驗你對事情有沒有具備足夠的心態或方法,但有時候,也可能是代表你要作出改變。
要改變,就要先找到問題的癥結。所以,希望以上3個狀況類別,能啟發你思考,讓你窒礙不少的是甚麼。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