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好多好處,所以好多育兒專家都叫父母要為幼童伴讀,愈早愈好,因為時間早效果愈好。作為過來人,我也認為早一點開始,會更易著手。可惜,同樣有好多父母,也好早開始培養孩子閱讀,裝備好多配件,但是總事與願違。
為甚麼呢?
在我的觀察是,好多父母對培養幼兒閱讀都是會帶著一種成人閱讀意識去處理,而事實是,你面對的是一個連話也還未會說的嬰兒,書對他們來說,其實不是書。因為觀念對不準,以致父母有時會做了很多奇怪的舉動,成功爭取孩子討厭閱讀。
當然,我絕不是幼兒閱讀專家,我最多只是我家幼兒的閱讀促進員(感覺榮幸),但在引導幼兒閱讀的路上,我一直都好用心去思考和觀察,那些是做對,那些是不對,一路走來,我還挺滿意現在的結果。在此,就和你分享我的淺見,先來說,有甚麼是「不應該」做的。
不要本末倒置
你到底為何要培養孩子閱讀?閱讀對你來說有何意義?你過往的生活,閱讀對你來說,是怎樣一回事?如果你是一個愛閱讀的人,那我相信,你自然知道,為何你會希望孩子也有此習慣;要是,你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愛閱讀的人,有問題嗎?沒有啊,你也不是好端端嗎?那你為何要培養孩子閱讀?
要是孩子今天,已學會認字、學懂拼音、英文很好、讀書成績很好、已進一條龍名校就讀,你還會不會也堅持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閱讀會帶來很多附帶作用,例如會有助認字、有助作文、閱讀能力佳也和學業成績有關,但這些都是副作用啊,不應是你作為培養幼兒閱讀的目的,要是你想孩子真正喜歡閱讀,那你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閱讀這件事,變成你家中的娛樂活動(或親子活動或Whatever you name it),總之就是一項沒有任何Hidden agenda的純粹活動。
我看過有些家長,在伴讀時,逐字指著要孩子學認字;會在生字出現時,要孩子立刻查字典、背誦再加考核;故事完結後,要孩子回答閱讀理解問題,而無視那個故事對孩子來說有沒有投入和互動。
你想達至以上的教學目的,並沒有錯,在孩子真正擁抱閱讀的時候,這些目標甚至會一一達到,美好得你不能想像;但要是你本末倒置 ,利用本來對孩子來說很有趣的故事書去做以上的事,那是兩頭唔到岸,很可能一齊浸死。
請慎思你的意圖,因為你的意圖會深深影響你在此事上的所有行動和期望。
不要將書本看成書本
我們成人總是將書看得很正經八百,或許和我們從小的教育環境有關,書就是要認真地看,要小心翼翼地保護;書是一種有智慧的象徵,所以不論你完成閱讀幾多本書,你還是會去買書。(?!)
但,對孩子來說,書不是這樣的。書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件玩具;而事實是,我們也應該把書當成玩具看待,那你便會更易理解,書對孩子來說,有何吸引力。
如果書是一件玩具,那對孩子來說,一件玩具好不好玩,不是它背後蘊藏多少教育意義、益智元素(那些父母最重視的),而是這個玩具帶給他多少有趣又愉悅的體驗。
人會接近那些讓他們快樂的東西,避開令他們不快的東西。閱讀這一件玩具,好不好玩,孩子對他的聯想是關於「快樂」,還是「痛苦」,就視乎你怎樣去經營和塑造這種閱讀體驗。
常說,伴讀的成效顯彰,在於把書讀出來的過程中,父母的聲線、擁抱、互動,混合故事書的想像世界,給孩子創造一次又一次的美好回憶,讓孩子將閱讀和美好扣上關係。這種快樂,會讓孩子一直去追求,就像他持續把玩他最喜愛的玩具一樣。因為快樂,愈玩得多,愈玩得多,創造愈多快樂回憶,就會愈想再玩。(請自行將「玩」變成「讀/看」字,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以為嬰兒聽不懂
在好早期我給孩子伴讀的時候,有些長輩會半帶訕笑的意味來問我:「咁細個佢邊識聽呀!」通常內心的我都會在翻白眼。
我們是怎樣學習母語的? 我們是先學懂了母語,才聽懂母語嗎?
還是我們耳朵毫無過濾地吸收環境語言,然後慢慢學懂母語啊?我不是語言學家,但我可以肯定,對任何一個嬰兒來說,在他習得母語前,任何一個人在他面前說的語言,都是「外語」啊,但我們會因為他聽不懂「外語」而不跟他說話嗎? 不會啊,他出生第一天你就跟他說話啊,他沒有回應你,但你會覺得這些互動都沒有價值嗎?
那為何不可以跟一個初生嬰兒說故事書?
說故事書的原意不是要他了解那個故事內容,而是讓孩子習慣父母的聲音和受故事的薰陶,父母在說故事中的聲音和韻律能給孩子安全感。有一項研究顯示,孕婦在產前兩個半月開始讀書給胎兒聽,出生後,嬰兒聽到新的故事時,心跳會加速;聽到熟悉的故事時,心跳會減緩。也就是說,嬰兒在胚胎時期,就可以對某種特定的聲音感到熟悉,而且會將這些熟悉的語調和舒適與安全感聯想在一起。
愈早給嬰兒伴讀,愈容易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除了因為讀故事時的抑揚頓挫聲可讓嬰兒感到好奇、刺激聽力和智力發展外,也因孩子可從伴讀中累積聽得懂的字彙,像儲水池一般儲存在記憶中裡,當字彙累積到一定程度,儲水池便會滿出來,也就是將聽得懂的字彙換成可以說出來、寫出來及讀出來。
所以,你真的可以隨時就開始給孩子讀書,不怕早,也不嫌晚。
不要以為要懂認字才會看書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需要先識字,才懂閱讀,所以好重視訓練孩子多識幾個字,才給他買他有興趣的書。就像上面那點提及,孩子在學懂「讀」前,其實聽力是他們很主要的學習途徑,更不論大一點已會坐四處爬的孩子,視覺已會被書中的圖畫刺激,而且,更會懂得從圖畫中推理故事的脈胳。
所以,給孩子閱讀他有興趣的圖書,讓他喜歡閱讀才是重點。文字是工具,只要有一天孩子發現他需要此工具,他便會去學習。(那可能是他發現媽媽伴讀太慢、可能是他渴求某種知識的獲取、也可能是他需要用到文字去做溝通……)
在此之前,其實不需強逼孩子在閱讀中認字,一來孩子是不需要真正讀懂每一個字,也可以從圖畫中推敲出故事,;二來,只要有輸入(伴讀),孩子遲早會也會主動認字,出於他主動的學習,是你想見的事半功倍。
不要看輕有你在的伴讀
不要因為你只能投放很少伴讀時間,而認定那便沒有用處。那怕你每天只能給孩子15分鐘的伴讀時間,一星期加起來,孩子已能聽過105分鐘的故事,當中可以蘊含多少聲調、韻律、字彙、和珍貴的回憶呢? 那一定比起完全沒有多很多吧!
對嬰兒來說,父母伴讀是安全感;對幼童來說,父母伴讀是語言學習和世界認知;對學齡兒童或更大一點的青少年來說,父母伴讀的是饒富意義的人生故事。
每一個階段的伴讀別具意義,只怕孩子大了,自己會讀了,不再需要你的伴讀,但你的伴讀,永遠都有價值的。
在培養閱讀的開初,你的目的,就是引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僅此而已,所以你的選書,應以引發孩子的興趣為前題,他喜愛甚麼主題內容?怎樣的故事節奏?怎樣的圖畫?怎樣的人物? 只要伴讀得夠多,這些都是很容易解答的問題。
原則就是,永遠以孩子的需求為答案,循孩子的興趣出發,不以其他目的阻礙孩子對故事書的好奇心,那你便會得到一個愛閱讀的孩子。
0 Comments